近年來,社旗縣緊緊圍繞“特色、集聚、服務、融合”八字方針,強力推動賒店特色商業區建設,塑造了魅力社旗的又一張嶄新名片,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十快特色商業區”榮譽稱號。
突出古鎮特色 彰顯商埠文化
科學定位。依托賒店古鎮深厚的商業文化底蘊,賒店特色商業區定位為“商埠古鎮、信義賒店”,以發展文化旅游業為主線,以創建5A級景區為目標,以萬里茶路聯合申遺成功為動力,推動文、商、旅、產、城一體化發展,建成一個以文化休閑體驗旅游為主導的商埠文化園區和特色商業區,以此帶動社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。
完善規劃。突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特色,對古鎮的風貌、樣式、高度、密度等進行了科學規范,形成從總規到單體設計一脈相稱的規劃體系,提升了賒店古鎮保護的層次和水平。
積極推介。成立賒店商埠文化研究會,對賒店歷史文化進行了全面挖掘整理,基本形成了以清代建筑群為代表的古代建筑雕刻文化,以山陜會館、福建會館為主的商幫商規及誠信文化,以厘金局、票號為主的稅務金融文化,以鏢局、古碼頭為主的交通運輸文化,以關帝廟、火神廟為主的宗教朝拜文化,以“永隆統”“永祿美”酒作坊為主的酒文化,以華茸堂中藥材炮制工藝為主的藥文化,以越調劇團大調曲為主的民俗文化,以瓷器街、銅器街、騾店街為主的街區文化,以中蒙俄茶葉之路水陸中轉站的大昇玉茶莊為主的茶文化。創辦了《大碼頭》等刊物,建設了賒店古鎮旅游網站,整理出版了《商埠雄魂》《賒店風云》《商業歷史文化初探》等反映賒店商埠歷史文化的書籍,聯合萬里茶路沿線城市共同申遺,已吸引央視6次走進賒店,拍攝《商埠傳奇》《水映賒店》《鏢行天下》《鐵旗商魂》《茶葉之路》等專題片,并在黃金時段播出,賒店古鎮的知名度明顯提升。
堅持項目帶動 突出要素集聚
完善項目推進機制。創新項目集聚機制,按照規劃,密集制作儲備一批項目,積極爭取招引一批項目,快速推進實施一批項目。建立多元化投資體制,通過積極包裝推介項目,大力招引外地資金,爭取政策資金,激活社會資金,破除資金制約瓶頸。實行“三專”推進,明確時限、任務、責任,形成良性的項目推進機制。
全力實施街景恢復。先后投資6000萬元,對古鎮核心區永慶街、瓷器街、西閣內外街等15條街道進行立面改造、管線入地、鋪設青石板等改造工作。對核心區內嚴重影響觀瞻的電業局、農業局及民居實施安置拆遷,整體搬遷了縣一高中等20度個單位,新建改建水沖公廁40個,安置路燈3000盞,硬化背街小巷60度條,并配套完善了路燈牌、休閑座椅、景區路標、仿古垃圾箱等城市家具2000余件,初步形成風格古樸、風貌協調、古色古香的明清古鎮景觀布局。
強力推進景點建設。對山陜會館進行了升級改造,恢復建設了瓷器博物館、廣盛鏢局、劉記酒館、戴家大院、大昇玉茶館、信義軒茶館、厘金局、福建會館、姜家大院、火神廟十大景點,建設了賒店文化廣場和會館廣場,對21個古民居院落實施了重點改造,初步形成布局合理,布展完善,文化深厚的商業誠信文化旅游景點集群。
完善旅游要素 突出高效服務
緊緊圍繞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”旅游業六大要素,全面配套,完善功能。一是保障游客“吃住”舒心。先后引資興建賒店、京港、萊邦假日等一批上規模、上檔次、有特色的星級賓館和同福、廣和等多家民俗客棧,還建設了賒店美食城、斜街民俗文化美食街等一批特色小吃市場,培育了一批地方風味飯店,保障游客住的舒適,吃的有味。
保障游客“行走”便利。投資1.2億修建了宛社快速通道,打開了社旗西大門,進入了南陽半小時經濟圈。投資1.8億元修建了社旗至蘭南高速引線,打開了社旗北大門,正在積極爭取周南高速及早開工,交通落后、區域封閉的現狀基本改變。
保障游客“游”有所值。高品位恢復、修建了23條仿古街道、10大景點、5個廣場和2個公園,基本形成旅游環線,保障了游客游出興致。
保障游客“購”有所愛。豐富特色商品市場,已開發了龍虎字畫、關公像、賒店老酒和瓷器、玉器、草編、布藝等旅游類工藝商品,基本保障了游客購有去處,買有所愛。
保障游客“娛”有去處。繁榮賒店文化,以厘金局為平臺的“道臺巡街”和以鏢局為平臺的“走鏢”表演,大昇玉茶莊和信義軒茶莊的茶藝表演等開展的有聲有色,基本保障了游客文化娛樂。
堅持產城互動 突出融合發展
隨著賒店古鎮文化旅游業的蓬勃興起,產業集聚融合發展趨向明顯,以古玩、茶藝、陶瓷為主的瓷器街旅游商品產業集群發展勢頭迅猛,以斜街和同福客棧為主的餐飲住宿產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,以萬客隆、溫州商貿城為主的興隆街商貿物流業發展迅速,社旗縣城的影響力、吸引力明顯增強,已引進131家外地企業進駐,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5個,從業人員達到3.5萬人,以食品加工為主的產業集群正在快速膨脹,社旗縣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。縣城區面積擴大到23平方公里,城區人口膨脹到18萬人。2014年游客人數達到113萬人次,旅游綜合收入實現4.5億元,營業收入實現12.3億元。
老家旅游
視頻河南
今日河南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