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北大金融專業畢業后的李敏,脫掉西裝,挽起褲腿,選擇回到家鄉,深耕于農業賽道,這讓很多人不解,也讓她遭受了不少非議。
“我希望能為現代化農業的推動作出一點點貢獻,哪怕只有一點點……”李敏說。
北大畢業后回家種地,她自言“沒什么丟人的”
2008年之前,李敏是典型的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勤奮加努力,使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經管系金融專業,并在畢業前收到了碩士錄取通知書。
在李敏的父母看來,李敏畢業后會像同屆大多數同學那樣,高薪入職大廠或投身于教育科研事業,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,一向聽話的女兒,卻不顧全家人反對,回到家鄉,選擇種地、賣糧。
“這在我父母眼中是不可理喻的,一方面可能覺得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,卻選擇回來,有點可惜;另一方面,爸媽可能擔心農業對于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。”李敏說。
但是李敏卻有著自己的想法,大學期間,李敏隨父母回家串親戚時發現,“靠經驗”耕種的村民,當年的收成,易受氣候影響,遭遇蟲害時,也無法緊急有效地進行處理,種植經濟作物時,也常會出現滯銷,這讓李敏擔憂起來。
“因為我原本就極其關注食品健康問題,再加上我確實是一個極富挑戰精神的人,我很想把農業這件事情做好,也想做出點不一樣的東西。”李敏說。
就這樣,在經過大量的前期市場調研后,李敏錨定方向,決心回家。“回家種地,沒什么丟人的。”李敏說。
找對路子,“小白”也能成為種植大師
回憶起剛回村的時候,李敏苦笑了一下,說道:“剛回來時,不管是同學、家人還是鄉親們,都不理解。因為大家都覺得,一個學生能把地種好嗎?”
剛開始,李敏專注于小規模種植+收購果蔬,然后利用網絡渠道進行線上售賣。
2013年,駐馬店市電子商務協會正式成立,憑借一股東風,李敏順勢而為,創立“一橙生活”,銷售規模大幅上漲的同時,李敏發現,收購來的果蔬由于產業不完整,價格、品質、產量波動大,如何確保農產品質量和及時供給銷售額,成了李敏急需解決的問題。
于是,她開始琢磨農業規模化種植,用科技助力農田生產,研發出了一套農業標準化種植網絡體系,就這樣,2015年,李敏創辦了“來村網”農村電商平臺。
和傳統以銷售模式平臺不同的是,“來村網”不僅對準銷售環節,更對準種植源頭,“它是鏈式的護嬰式種植,這就意味著‘小白’也能成為種植大師。”李敏解釋道,通過深埋土地的傳感器,農戶們可以通過手機實時關注土壤成分含量、種子周期、病蟲診治、災害預警等。
從種子入土到突破發芽,再到開花結果、枯萎收割,“全程24小時監控記錄,并會針對數據提供行動策略,利用差異化種植及農作物當季市場價值,結合土地土壤情況,最終可以做到品效合一。”李敏說。
專業不分好壞,選擇熱愛的領域并深耕才最重要
熱愛自然的人,自然同樣會以它的方式進行回饋。從2015年起,“來村網”幾經更迭升級,受到市場認可好評。
截至2023年,“來村網”在河南省建立鄉村服務站超200個,覆蓋駐馬店市、安陽市、商丘市等180余個鄉鎮,帶動百余家種植合作社開展農業訂單種植和農產品電商銷售,精準幫扶200余戶貧困戶,連續3年為5000多戶家庭提供一年四季每人每小時5元的務工機會。
“近些年,我們還開展人工智能病蟲診治防治培訓及電商直播培訓,這些都是免費的,為了吸引更多種植戶科學養殖種地,我們還送大家洗衣粉,對于農戶而言,他們有了專業知識,才能真正把好的農產品以更優的價格銷售出去。”李敏笑道。
而李敏本人也因積極參與脫貧攻堅事業,榮獲河南省脫貧攻堅創新獎、河南省電商扶貧帶頭人、河南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等榮譽。
談及近來爆火的北大“鵝腿阿姨”,李敏笑道:“專業沒有好壞,要選擇自己所熱愛才是最重要的,希望學弟學妹們守護好內心一方凈土,深入扎根某一領域,最終都會取得成功的。”
老家旅游
視頻河南
今日河南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