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
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。這是一支始終聽黨指揮、能打勝仗、作風優良的英雄軍隊,是一支威武之師、文明之師、勝利之師、和平之師。
波瀾壯闊的人民軍隊史上,鐫刻著許多英雄連隊的足跡,他們從硝煙中走來,在戰斗中成長、在傳承中創新,乘著改革的浩蕩東風,強固建軍之本、鑄牢強軍之魂,彰顯著人民軍隊聽黨指揮、服務人民的本色。今天,我們將目光投向這些英雄連隊,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楊根思連
“三個不相信”凝鑄精神豐碑
“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,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,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?!边@是抗美援朝戰場上,特級英雄楊根思犧牲前發出的“三個不相信”錚錚誓言。7月30日,第83集團軍某旅“楊根思連”政治指導員王玉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帶記者重溫了這支英雄連隊的英雄宣言。
1950年11月29日,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,時任連長楊根思帶領3排奉命堅守1071.1高地東南側的小高嶺,他們連續打退美軍陸戰第1師的8次瘋狂進攻。當敵人發起第9次進攻時,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一人,他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入敵群,與敵同歸于盡,犧牲時年僅28歲。
1951年,楊根思被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追記特等功,追授“特級英雄”榮譽稱號。他生前所在的連隊,被命名為“楊根思連”。從此,“三個不相信”的英雄宣言成為“楊根思連”勇往直前的鋼鐵信念,激勵著英雄連隊一代又一代官兵不斷開拓,續寫輝煌。
在“楊根思連”,每名新兵下連,學習的第一個英模就是楊根思,每晚集合點名,喊的第一個名字也是楊根思;每逢重要任務出征之際,全連官兵都要面向老連長雕塑莊嚴宣誓。老連長楊根思和眾多革命先烈的故事,讓戰士們熱血沸騰。“困難越多,斗志越高;挑戰越大,干勁越足;對手越強,拼得越兇”,是戰士們在“楊根思連”能感受到的一種特殊力量。
而老連長的精神也指引著戰士們在一次次考驗中續寫著一份份榮光。2016年7月,在南蘇丹維和戰場,面對大規模武裝沖突,李磊、楊樹朋冒著槍林彈雨堅守崗位,用生命踐行“人在陣地在”的錚錚誓言;2019年6月,戰士付東旭高擎“楊根思連”榮譽戰旗參加國慶大閱兵選拔,在接近40℃的訓練場上咬緊牙關對抗身體極限,從所在方陣第二排位置調整為排頭兵;去年7月,河南多地遭遇暴雨洪災,連隊官兵奉命緊急馳援長葛、鄭州兩地,參與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,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銘記是最好的告慰,傳承是最好的紀念。如今,“楊根思連”正闊步前行在強軍興軍的新征程上,官兵們正砥礪血性膽氣,讓榮譽戰旗始終高高飄揚,“三個不相信”的英雄宣言,已凝鑄成一座永恒的精神豐碑。(記者 王斌)
鋼刀連
永不褪色的“利刃鋼刀”
7月29日,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的野戰訓練場,一場實戰化戰斗演練正在進行,透過硝煙,記者看到率先發起沖擊的隊伍擎著一面鮮紅的旗幟,上面“鋼刀連”三個大字熠熠生輝。
在“鋼刀連”榮譽室里,“殺開民權門”“鋼刀連”兩面旗幟和幾雙被血浸染的手套,格外引人注目?!啊摰哆B’的榮譽室里沒有鋼刀,旗幟和手套就是官兵心中永不褪色的利刃鋼刀?!敝笇T任帆動情地說。
一條看不見的紅線跨越時空,將兩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串聯在一起。
1949年1月,在天津戰役中,該連奉命強攻被敵稱作“天津之標準工事”的民權門。面對密集火力,全連官兵勇猛奮戰,將寫有“殺開民權門”5個字的紅旗插上了天津城頭。之后,他們又連續打退敵人七次反擊,被授予“鋼刀連”榮譽稱號。
轉眼幾十年過去了,“勇猛無敵、勇當先鋒、勇于擔當、勇立潮頭”的“鋼刀精神”融入官兵血脈,歷久彌新。
軍改之初,空中突擊旅首次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序列,成為陸軍由平面作戰向立體攻防轉變的標志性力量。“鋼刀連”光榮地承擔起由傳統步兵向突擊步兵轉型的任務,一支能飛善打、快速反應的空中突擊力量應運而生。
而一雙雙破舊的血手套,就是官兵努力探索轉型的歷史見證。“一開始練索降,大家控制不好速度,抓繩比較緊,白手套在一次次訓練中被血泡染成血紅色。器材室保管員每天把損壞的、帶有血漬的手套收集起來,時間長了,手套上的血色變成了黑色,裝滿了四個麻袋。”“鋼刀連”尖刀班班長、二級上士王祥宜說。
從沒有教案、沒有訓練場地、沒有專業裝備的“三無”窘境,到如今偌大模擬機降場、專業裝備設備、一體化空地聯訓,該旅實現空中與地面強強聯合的換羽騰飛。如今,血手套激勵著新時代“鋼刀傳人”奮勇爭先、克敵制勝。
前不久,在塞北大漠,鋼刀連官兵搭乘運輸直升機“蛙跳”至目標地域,懸停開艙、抓繩離機、順勢下滑,戰斗隊形隨即展開,空中力量與地面力量“攥指成拳”,低空突防、戰斗穿插等高難課目次第上演。在永不間斷的紅線牽引下,“鋼刀連”官兵錨定強軍目標,逐夢強軍征程。(記者 周曉荷 通訊員 胡瑞志 徐君強)
虎頭連
身為“虎頭” 當為先鋒
在抗美援朝戰爭中,有一支讓美軍聞風喪膽的部隊——他們首批入朝,穿插三所里、血戰鶯子峰,九戰九捷,贏得了“虎頭連”的美譽。
“咱們連的前身隸屬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某部,這面歷經戰火洗禮、殘缺不全的‘攻守兼備’戰旗,可是咱們的‘傳家寶’。”7月28日,在第83集團軍某旅“虎頭連”連史館內,連史講解員楊小琥為剛下連的新兵動情講述著這件“傳家寶”背后的故事和“虎頭連”的來歷。
1950年11月,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,連隊奉命隨部隊向三所里實施穿插。在極度疲憊的狀態下14小時急行軍145華里,連隊先敵5分鐘占領三所里附近高地,與敵人激戰三個晝夜,打退了敵人十余次進攻。連隊因此戰贏得了“虎頭連”的美譽。
1951年1月,在朝鮮戰場上,“虎頭連”受命堅守漢江南岸制高點鶯子峰。在方圓不到2000平方米的陣地上,連隊官兵血戰8天,擊退敵人30余次沖擊,戰至僅剩11人,陣地寸土未丟。戰后,“虎頭連”被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、政治部授予“一等功臣連”榮譽稱號和“攻守兼備”錦旗。
如今,連隊每年都會結合野營駐訓或實兵對抗演習,組織對三所里阻擊戰進行實兵復盤推演。在重溫光輝歷史的同時,連隊也會將平時總結摸索出的新思想、新戰法融入對抗演習中?!盎㈩^連”連長劉佳慶說:“我們通過這種實戰化訓練的方式,將‘忠毅勇猛、敢打頭陣’的‘虎頭連’連魂融入官兵的血脈中,并引導戰士們思考,面對強大的敵人,我們能不能像先輩一樣浴血奮戰、堅守陣地,在強軍征程上再立新功?!?/p>
身為“虎頭”,當為先鋒。近年來,“虎頭連”官兵始終秉承紅色精神,從密林峽谷到雪域高原,戰風沙、冒嚴寒、斗酷暑,不斷向復雜陌生環境挺進,在生疏地域摔打磨練。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英勇頑強、誓死不退的錚錚誓言。在改革強軍的新征程上,“虎頭連”發起一次又一次沖鋒,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新的“三所里戰役”。
老家旅游
視頻河南
今日河南
猜你喜歡